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26日消息,2022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調查期間,市場監管總局成立專案組,依法扎實高效、穩妥有序推進案件查辦,對知網進行現場檢查,獲取大量證據材料;對其他競爭性平臺和大量用戶廣泛開展調查取證;對本案證據材料進行深入核查和大數據分析;組織專家反復深入開展研究論證;多次聽取知網陳述意見,保障其合法權利。
經查,知網在中國境內中文學術文獻網絡數據庫服務市場具有支配地位。2014年以來,知網濫用該支配地位實施壟斷行為。一是通過連續大幅提高服務價格、拆分數據庫變相漲價等方式,實施了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其數據庫服務的行為;二是通過簽訂獨家合作協議等方式,限定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高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授權使用學術期刊、博碩士學位論文等學術文獻數據,并采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獨家合作實施。調查表明,知網實施不公平高價、限定交易行為排除、限制了中文學術文獻網絡數據庫服務市場競爭,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影響了相關市場創新發展和學術交流傳播,構成《反壟斷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四)項禁止的“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和“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根據《反壟斷法》第五十七條、第五十九條規定,綜合考慮知網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和消除違法行為后果的情況等因素,2022年12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知網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21年中國境內銷售額17.52億元5%的罰款,計8760萬元。同時,堅持依法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監督知網全面落實整改措施、消除違法行為后果,要求知網圍繞解除獨家合作、減輕用戶負擔、加強內部合規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改,促進行業規范健康創新發展。
今年5月13日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光明日報評知網被立案調查:維護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公平競爭,促進行業規范創新健康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前期核查的基礎上,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舉措,對維護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知識生產和流動、推動創新發展、保護以作者和讀者為主體的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應當依法立案調查
學術文獻是以智力成果為內核的知識產品。在數字化時代,學術文獻數據庫匯聚學術文獻,借助數字技術對學術文獻進行系統性的數字化處理,實現檢索查詢精準化、在線閱讀和下載便捷化,將文獻信息服務升級為知識服務,成為匯聚知識、傳播知識、分享知識、服務知識創新的重要渠道和平臺。應當肯定的是,知網在中文學術文獻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市場不斷創新和開拓,成為我國最具市場影響力的學術文獻數字化服務平臺。但同時,知網在經營過程中涉嫌實施壟斷行為,損害消費者利益,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啟動調查程序,十分及時和必要。
據了解,知網收錄的中文學術文獻種類與數量、期刊數量以及獨家期刊的數量和質量、用戶規模及覆蓋率、用戶依賴程度、市場銷售額等均長時間明顯處于領先地位,在學術文獻收錄和服務協議中設置不公平的格式條款,無論是采購學術文獻還是銷售知識數字化產品的價格幾乎不受競爭約束。根據分析,基本可以認定知網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綜合各方面信息,知網與大量期刊、高校簽訂獨家協議,限制它們與其他第三方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平臺合作,鎖定上游優質學術資源,人為制造知識流動壁壘,使其他競爭者難以與其開展公平競爭,影響知識的分享和傳播。同時,知網通過低價收錄、高價出售的方式獲取超高利潤,在缺乏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連續多年大幅提高數據庫價格,增加了用戶的負擔,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知網的上述行為破壞了相關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妨礙了學術文獻傳播和知識分享,損害了知識創新的生態環境,背離了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初心,引發了全國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界的極大憂慮。
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知網開展反壟斷調查,制止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的壟斷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讓期刊、作者以及機構用戶和讀者有更多的選擇,保護以作者和讀者為主體的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旨在促進相關行業發展乃至整個學術生態環境改善和創新發展,有利于知識的創新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二、對知網立案調查釋放出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信號
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穩就業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規范治理,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查處了一系列重大典型案件,著力解決了平臺經濟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競爭問題,以監管規范促進持續健康發展。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知網是典型的平臺企業,對其立案調查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實施常態化監管的具體舉措,有利于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的信號,讓市場對法治建立起更加可靠、穩定和持續的預期,增強平臺企業的自我合規意識,引導和激勵平臺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和模式創新開展高水平競爭,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常態化的反壟斷監管,持續凈化平臺經濟領域的競爭環境,優化創新機制,保障平臺經濟更加健康地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平臺經濟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繁榮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多措并舉推動學術文獻數據庫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對知網開展反壟斷調查,根本目的在于規范知網的經營行為,盡快恢復相關市場競爭秩序,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規范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健康發展,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同步完善和改進相關機制和措施:在管理體制方面,要堅持系統思維,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注重加強行業監管與反壟斷執法的統籌協同,進一步強化競爭政策與科技政策、科研政策、版權政策的協調,形成監管規范和支持發展的合力。在發展模式方面,積極在學術文獻數據庫市場引入競爭、培育競爭、扶持競爭,打破傳統的學術數據資源壟斷,推動形成多元、充分、有效的競爭格局,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數據庫服務。在監管措施方面,注重綜合運用硬性和柔性相結合的梯次性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強對知網等大型數據庫的行政指導,督促和引導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在行業發展方面,積極研究探索公益性學術平臺建設方案,實現公益性和市場化的有機結合,更有效地破解知識獲取成本高、信息交流共享不暢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創新資源供給能力,打造良好學術生態,推動知識共享、學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社會整體福利不斷提升。
來源:新華社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光明網等